去年國內的
鈦材交易額同比縮水10.5%至85億元。從價格跌幅上看,除拉絲材基本持平外,其他產品價格跌幅均較上年明顯擴大。2014年最大跌幅產品為
鈦絲,價格跌幅為14.35%,去年跌幅最小的產品合結鈦跌幅為12.51%,
鈦板跌幅為11.25%,此外,
鈦棒全年跌幅亦超過12%。鈦材品種中的鈦板價格跌幅遠大于其他產品,特鈦產品抗跌性較為明顯。2015年普通鈦材產品價格跌幅要高出特鈦品種七個百分點,而近兩年的價格下跌幅度上看,特鈦產品跌幅要低八個百分點。
研究發(fā)現,鈦材價格的下跌與產能并無固定關系,與成本即鈦礦石同樣存在不少無關、甚至背離的情況。因此,總需求下降而導致供給關系發(fā)生變化,才是導致鈦材價格下跌的主導因素。從2011年開始,國內以房地產為代表的鈦合金行業(yè)主要下游發(fā)展增速開始明顯放緩,在國內房地產為代表的基建市場拉動鈦材需求的40%以上,房地產需求增速放緩對鈦材價格的“殺傷力”最為明顯。另外,汽車、家電等行業(yè)發(fā)展也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。去年年末至今,部分下游用鈦行業(yè)需求出現好轉。在財政支出快速增長,地方債務大量置換以及專項金融債等支持下,2015年1月-11月基建投資增速回升至16.2%。同樣在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下,11月全國車市明顯回暖,汽車產銷均破250萬輛。但多數下游用鈦行業(yè)需求仍顯疲弱。因樓市結構性過剩,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(xù)回落。同時,造船、家電、傳統(tǒng)機械等行業(yè)產出增長乏力,仍處于去產能化進程。正因如此,盡管近期鈦市出現一波回漲行情,大部分業(yè)內人士均不看好。
鈦合金行業(yè)陷入大面積產能過剩。中國鈦協會數據顯示,2015年中國鈦材出口量大增至5000噸,刷新歷史最高紀錄。但鈦材價格卻未同步上漲,國內的鈦材價格普降三成,跌幅較上年加深。1月11日,中鈦協會會議稱,造成鈦合金行業(yè)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表現最突出的,也是單靠企業(yè)自身無法解決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:一是市場需求下降,產能過剩矛盾突出;二是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;三是企業(yè)退出機制尚未建立;四是不公平的市場環(huán)境 加重了惡性競爭。盡管海綿鈦產量出現20年首降,供給量有小幅縮減,但減產力度小于預期,產能過剩依舊嚴重。目前,中國的鈦合金產能已達5萬噸,而國內鈦合金需求總量維持在2萬噸,只有供應量的近一半。
自去年12月中旬起,由于
鈦合金行業(yè)檢修減產規(guī)模擴大,導致熱軋部分規(guī)格品種短缺帶動市場出現反彈行情,鈦材綜合價格累計漲幅超20元,但目前大部分鈦材品種價格已出現了沖高回落的現象。目前看來,鈦廠因此輪價格反彈而復產的情況并不明顯。1月臨近春節(jié),部分下游生產性企業(yè)或將加大原料儲備,但由于整體終端需求趨于減弱,短期鈦價將面臨一定的回調壓力。不過,由于前期鈦價反彈使得1月價位較前期提升了一定高度,與12月弱勢運行的原料相比,預計10月份鈦廠盈利將略有好轉。